布偶猫动物学史
20世纪60年代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育种专家安·贝克(ann baker)散养了一只来历不明的长毛白色母猫,名叫约瑟芬(josephine),按照安·贝克的说法,约瑟芬被一辆车撞了之后,所生育的后代皮毛不易打结、个性温顺、体型更大、有较弱的疼痛感。约瑟芬可能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,当它与增强其潜在基因的配偶交配后,就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后代。 与一般的猫不同,布偶猫(猫科猫属下的一宠物品种)对人的拥抱不抵抗,像玩偶一样乖乖地待着,因此得名“布偶猫”。
1971年,安·贝克注册了布偶猫的商标,并建立了自己的注册机构irca(international ragdoll cat association), 并声称布偶猫只能在irca注册,不允许在其他协会注册或展出,饲养者需向irca支付许可费,并依据机构制订的计划进行繁育,饲养者销售布偶猫需支付10%的佣金。许多饲养者对irca的限制和收费感到强烈不满,因此于1975年成立了布偶猫爱好者俱乐部(rfc), 他们不顾合约,用先前得到的幼猫开始新的繁殖,最终获得正式注册机构的认定。 1993年,猫爱好者协会(cfa)注册了布偶猫, 此外,irca于1994年解散。 2000年2月布偶猫获得了cfa的冠军。
在约瑟芬的后代中,有一只海豹色长毛公猫,名叫沃巴克老爸(daddy warbucks),它成为这个品种的基础公猫之一,贝克称其为布偶猫之父。此外,在约瑟芬和一只名叫汤姆(tom)的棕色长毛猫产生的后代中,有一只叫提基(tiki)的海豹色母猫,一只叫荞麦(buckwheat)的公猫,它们也是布偶猫的原型。
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,您已经全面了解到布偶猫动物学史了吧!
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,欢迎把猫猫呀(maomaoya.cn)分享给你的喵友,谢谢啦!